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8月2日 星期
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协持续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走深走实——
“小协商”助力解决“大问题”


“多亏了‘有事来协商’这个平台,帮我们解决了农田灌溉的大问题!”7月5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巴洞镇宽裕村举行的凉山州政协“有事来协商”观摩会现场,该村村民饶尤华感慨不已。

饶尤华家有3亩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平时全靠宽裕堰的水灌溉。2020年,宽裕堰由县水利局作为业主单位进行主修,原定工期一年,但由于设计变更、施工进度缓慢等原因,未能按期完工。如此一来,周边4000余亩农田灌溉成了问题。“我家3亩地全靠宽裕堰的水,去年因为没水灌溉,颗粒无收。”饶尤华说起就叹气,“不少村民种草莓,家里地多的损失更大。”

今年2月,由村民赵志成向村“有事来协商”议事会提议,经审批备案后,“宽裕堰维修管护问题”成为议事会议题。德昌县政协副主席唐志龙带队现场调研后,由县政协牵头组织县水务局、县政协委员、施工单位、镇村相关负责人和基层议事会成员召开县乡村三级协调会。最终,宽裕堰于3月17日完成施工,3月18日关闸通水。饶尤华和村民们终于松了口气。

如今,越来越多像饶尤华一样的群众,成为“有事来协商”工作的受益者。

近年来,凉山州政协系统认真落实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部署,在边试边行、探索推进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规范操作、打造特色,努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6月30日,全州已建成“有事来协商”平台(阵地)947个,开展协商议事活动592次,解决问题538个,提出意见建议855条。

全州政协各级组织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扣党政决策部署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州政协主动向州委汇报,争取党政支持,把建立“有事来协商”平台、开展基层协商纳入工作要点。各县(市)政协结合实际,印发“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通知和工作实施意见,努力做到领导、机制、人员、经费、制度“五落实”。

全州政协各级组织在“1+2+4+X”协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搭建了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特色协商平台。各县(市)政协制订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制度,探索建立了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协商议事机制,依托委员联络站、联络室或工作站、工作室、议事室、议事厅等,因地制宜设置“有事来协商”标识标牌,突出“X”小微协商,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如喜德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按五大片区分工,统筹各委办联系指导各乡镇,安排35名县政协常委具体联系13个乡镇,指导政协委员联络站和平台建设、运行等工作。

各县(市)政协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围绕移风易俗、医疗卫生、路灯安装、道路维修、排水沟清淤、市场管理、清洁饮水、垃圾处理等开展小微协商。如木里藏族自治县政协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通过印发《社情民意信息调查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0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100余件。

为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走深走实,州政协注重应用好协商成果,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报送,积极推动健全成果的采用、落实和反馈机制,抓好典型示范创建活动。规范好工作软件,制订实施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协商台账,真实客观反映工作情况和成果。做好统计考核,推进工作常态化开展,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协商文化、营造协商氛围,让党政部门和广大群众持续关注、参与、支持“有事来协商”工作。

在7月召开的州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会上,州政协主席杨文泉表示,接下来,将把“有事来协商”摆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硬件、完善软件、落实规范、做深活动,解决好“谁来协商”“协商什么”“如何协商”三个问题,实现协商阵地、履职小组和协商活动开展“三个全覆盖”,切实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创新提升、富有实效。

□程宗萍 谭先友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