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南充市高坪区会展新城建设现场迎来20余名区政协委员。这是高坪区政协组织开展的重点项目建设视察活动,会展新城是其中一个视察点。尽管汗水湿透了衣服,但委员们问得认真、记得仔细。
“必须要坚持‘打水到井边’,才能不断提升协商议政质量。”视察现场,区政协主席傅天贵说。近年来,区政协坚持树立“一线思维”,引领委员“一线履职”“一线作为”,努力提升政协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瞄准“靶心”议大事
夏日傍晚,市民纷纷走进高坪区缤纷水岸湿地公园纳凉。这里有一条长约4.2公里的自然生态风景绿廊,上百种绿色乔木、亲水植被生机盎然。湿地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区政协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呼吁。
高坪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的构想。区政协围绕森林城市创建开展课题调研,历时3个多月,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区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提升内容,形成森林城市创建方案,并投入上亿元,用于全域绿化和辖区“一江六河”区域治理。
“现在每天出门见景、推窗见绿,”区政协委员吴浩彪感叹,“作为政协委员,这些年为全区城市绿化、美化建言献策,看到一个个心愿变成了现实,一切付出都值了。”
区政协聚焦区委、区政府工作“靶心”,坚持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和专题议政协商会议为重点,构建“1+3”协商格局。近年来,共有37篇调研报告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50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采纳。
“区政协谋事谋在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在区委政协工作会议上,区委领导对区政协给予充分肯定。
聚焦“主线”商要事
7月28日,高坪区都京街道的六合丝绸博览园迎来2022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市民纷纷赞叹:丝绸园“活”起来了,“潮”起来了!
都京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以六合集团为龙头的规模丝绸企业15家。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2009年,都京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称号,六合集团厂址则被授予“世界丝绸源点”称号。
然而前些年,园区的发展却遭遇瓶颈。如何振兴园区、用好“世界丝绸源点”这块招牌,成为区政协关注的重点。 一份份提案、一条条建议,引起南充市委、市政府和高坪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利用1912年创立的六合集团建立丝绸博物馆,发展“工业+旅游”,逐渐成为共识。一系列举措接踵而来:整治六合老院,恢复建设桑博园,配置“六合百年”小火车,建立丝绸展示体验馆,每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
近年来,高坪区政协始终扭住“主线”,聚焦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着眼产业升级等献计献策。今年明确的14个重大协商选题、7个重点调研课题和12个民主监督课题中,关于“发展”的有18个。
紧盯“民需”解难事
这几天,江陵镇三房沟村村民争相报名,要为村里修路、修塘投工投劳。
三房沟村近年来大力发展樱桃、清脆李、血橙等产业,但基础设施的短板也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赵东、张扬、唐青青3名区政协委员多次进村调研,梳理出村民最期盼解决的3个问题:园区环线道路窄、生产便道崎岖不平、部分山平塘蓄水能力差。
在区政协推动下,4月初,村里举办了“有事来协商”议事会。最终议定,通过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的方式,申报实施产业园环线道路等项目。
“我们的需求满足了,而且以工代赈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村民马全林高兴地说,“修路修塘都是自己的事情,就是没有工资我也愿意参加!”
排忧解难,一定要办群众最需要的事。高坪区政协坚持问计问需,以界别、委室为单元,委员全覆盖进村入户开展“问计听音”活动。今年以来,区政协23个界别的237名委员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广泛收集梳理群众需求后,召集村(社区)干部、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定议题,再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促进问题解决。
石圭镇兰花村群众提出“村里的垃圾池太少”,长乐镇灯高山村呼吁安装天然气,小龙街道花椒坝社区群众反映没有停车场……目前,高坪区政协已根据群众需求,举办30多场“有事来协商”活动,80余个问题在协商中实现“件件有回音”。
□周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