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8月5日 星期

从“新”出发 以美“升”发
——德阳市政协委员、四川新升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邓建彬创新引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包装产业链合作伙伴强强联合,结成包装战略同盟,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造更良好的行业生态,建立更深度的行业信任。共同布局优质赛道,坚持长期主义,耕耘当下,赚取未来信任。”德阳市政协委员、四川新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升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邓建彬在集团举办的“绿色大时代·产业新梦想”商务论坛上发出的倡议,引起百余家参会企业近两百名代表的强烈共鸣,共同探讨包装产业绿色发展及转型升级之路。

格局: 打造数字智慧工厂,让“新升”美起来

1995年,广汉市新升塑料厂成立;2000年,蜕变成四川新升塑胶实业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开始多元经营,拓展地产、建材、物业、物流、纸品包装等业态;2012年,组建新升集团,走出四川,将子公司开到长三角(浙江)、珠三角(广东)地区;2020年,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进多台全球领先生产设备,引入BI智能商业系统等举措,新升集团“智慧工厂”已走在行业前沿,正在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智能智造型企业”转型,逐步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产品以质量好、造型美、价格优的特点,获得蒙牛、伊利、汤臣倍健、娃哈哈、新希望、元气森林、立白、蓝剑饮品、三九药业、好医生药业、贵州健兴药业、重庆太极药业等知名品牌的青睐。

2022年3月,新升集团旗下的四川恒升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升包装”)引入的东方精工意大利FOSBER(佛斯伯)智能瓦楞纸板生产线试机成功。目前,企业已实现物流智能化,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高度紧密连接,开放数据接口,构建PC、手机、平板多合一操作界面,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共享。推动管理数字化,实现对仓库的信息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有效避免产品损坏丢失、减少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同时,恒升包装所有生产设备均配备生产管理系统、ERP信息系统,营销中心配备CRM客户管理系统,不同岗位人员拥有不同层级授权,在“驾驶舱”内掌握实时数据,高效进行管控和决策。

“科学技术是支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新升集团始终将研发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邓建彬介绍,新升集团逐年加大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在集团总部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现拥有科研人员60余名,外聘行业、高校专家20余位。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新升集团取得重点技术研究成果200余项、各类专利100余项。

二十余载风雨兼程,新升集团书写了一家民营企业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如今,新升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跨行业、跨地域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其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包装百强企业、全国塑料包装20强企业、全国纸品包装20强企业、中国医药包装事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广汉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明星企业”。

“为守护国民幸福生活而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升人不断奋斗的目标和方向。”邓建彬就是秉着这样一颗初心,坚持新时代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带领新升人抢抓机遇、深耕每寸光阴,致力于提供绿色、安全的产品与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让包装、建材、地产、物流产业不断在新升焕发新的生机,从制造走向智造,让制造凝聚创造,让美在新升不断发生。

变局: 开辟烧结墙材新赛道,让“新升”火起来

大局: 筑牢创新发展堡垒,让“新升”强起来

“目前,砖瓦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7月14日,在广汉市召开的四川省墙体材料工业协会二届第七次理事会暨四川省烧结新型墙材现场推进会上,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砖瓦企业必须主动作为,谋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整个行业的蝶变。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符合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建材产品,有望在建材行业中抢得先机、占领高地。

“四川建园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建园’)全新亮相的‘组合烧结墙板智能生产线’属于全国首创,为行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建园相关研发成果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5+1”现代工业体系战略部署要求,已被纳入《2022年度第一批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清单》。

承办此次会议的四川建园是新升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业从事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高档自保温砖、组合式烧结墙板研发、生产及销售。近三年来,四川建园探索转型路上,主抓烧结组合墙板、建筑节能保温项目,积极参加四川省烧结墙板的标准编制、图集设计、施工工法的编制工作,现已申报40余项专利技术(含8项发明专利),已获批20余项。

“墙材行业正处在关键的转型关头,四川建园能够立足传统技艺谋创新、顺应时代要求谋变革,发挥绿色低碳优势,抢抓转型升级机遇,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与集团所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密不可分。”新升集团董事长助理肖华如是说。

四川建园新落成的5G+工业互联网试点实验基地——烧结组合墙板智能车间,目前已实现智能智造、无人车间生产。四川建园总经理李传兵表示,国家对墙材行业的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换道经营,实现产品创新迭代,是非常现实的课题。

“更低碳、更节能、更环保,是我们研发新型建筑材料的目标导向。”邓建彬说,传统砖瓦行业门槛低、能耗大,竞争十分激烈,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并不是说砖瓦行业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在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迭代的同时,也开辟出了蓝海新赛道,希望为行业重振信心、坚持创新、加强合作、共创未来提供一些参考和支持。”

党建引领发展。新升集团设有一个党总支和四个党支部,邓建彬担任集团党总支书记。他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带领集团党总支探索实行“党建+文化”“党建+经营”“党建+生产”等模式,用“党建+”引领新升集团不断迈向新的征程。按照“将党员发展成骨干、将骨干培养成党员”的要求,号召优秀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设一支让企业放心、让员工放心、有责任心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员同志在生产、创新等过程中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升集团党总支和各党支部坚持推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争先创优”“发扬延安精神,重温红色岁月”等主题活动,不断夯实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党员员工强党性、感党恩、担使命。2021年12月,新升集团被德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授予“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

高端人才聚智发展。新升集团历来重视人才发展与培养,近年来,陆续从国内一线城市、头部企业,引入多名高管职业经理人,与公司组成“命运共同体”,加速推进包装板块、建材板块IPO上市工作。据悉,新升集团已聘请专业上市辅导机构“陪跑”上市工作,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包装板块已经开始计入首个上市财年。新升集团还逐年加强人才引进与激励,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重视“营销精英”和“研发精英”两大领域人才的引进,实施“强将计划”,通过发放汽车奖励、安家费、购房奖励等各种激励措施,助力各类精英人才扎根新升大平台。每年抓好“导师带徒”人才梯队建设、每季度聘请外部讲师授课培训、每月举行“新升论坛”广开言路,吸纳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建议,一起把新升事业做大做强。为了让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不断涌入,新升集团与德阳科贸职业学院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带动当地高校就业。目前,新升集团共有员工1300余人,其中80%以上为本地员工,极大地带动了本地人才就业。邓建彬表示,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大家的企业,一直是他的心愿。今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将全面推动股份制改革,希望优秀的新升人来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

关爱员工激励发展。新升集团是一家有温度的企业,不管面临再艰难的外部环境,都会全力保障集团1300多名员工的收入、保障其背后1300多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感。邓建彬表示:“让员工幸福感倍增,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了提升员工工作生活的幸福感,2021年,集团对员工公寓、员工食堂、员工通勤班车等进行了全面升级。以食堂为例,改善食堂环境,提高餐食标准,并在食堂增设阅读区,印刷、包装、管理类专业书籍琳琅满目,员工吃完饭不着急回办公室,可以在这里小憩,还能顺便学习充电一番;在食堂增设非正式会议区,部分会议可以从办公楼挪到这里,换个空间换个思路,奇思妙想或许就诞生在这里,为员工营造了温馨、舒心的就餐环境和学习空间。“一点一滴从员工所需出发,一系列贴心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公司的关怀,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公司员工纷纷表示。

委员履职服务发展。作为一名企业家和一名政协委员,邓建彬不忘厚植为国为民情怀,积极响应省市政协“双助”活动要求,大力支持广汉市、什邡市、中江县等地的捐资助学、乡村振兴、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工作。公司斥资700余万元,捐建广汉市“东泰音乐公园”,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定点帮扶中江县龙台镇、冯店镇等推进乡村振兴,支持村道路灯修建、村小学电脑捐助、村院坝加固等;支持什邡市禾丰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道修建、安装路灯、打造星级公共卫生间、绿化改造、健身广场修建等;通过以购代捐方式,购买广汉市连山镇村民联名种植基地、移民创业产业园出产的柑橘、桃子、梨等水果,并以旅代农组织公司员工到当地采摘团建,带动当地观光农业增收;帮扶德阳市20余名农家子弟上学,为数十个困难家庭积极提供帮助,开展送生活物资、送家电、送慰问金等活动;坚持每年春节前慰问什邡市禾丰镇、广汉市金轮镇、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等地的近200位70岁以上老人。近十年来,邓建彬带领新升集团在脱贫攻坚、捐资助学、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累计超过1600万元。

□文/图 刘凯 杨绪磊 田应粮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