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8月26日 星期

写给都江堰的最美“情书”


推荐书籍:“三遗都江堰”系列图书(《岁时都江堰》等)

荐书人:都江堰市政协常委、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国平

大约是在2003年暮春的一天,《都江堰报》副总编辑岳奎突然找到我,希望能挑选几期《玉垒》诗刊送给几个新来都江堰市委办工作的年轻人。

“他们也是诗人,而且才华横溢。文化人最看重的是文脉,都江堰文化这么深厚,要让他们舍不得走,把根扎在这里。”岳奎临走时的这番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一群年轻人里,就有时年34岁的刘建华。

秦水流深,岁月静好。宝瓶口前的玉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天师洞前的银杏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就像一场春雨了无痕迹。一转眼,建华兄已在都江堰生活了快20年,就像我们细水长流的友谊,不知不觉间,已郁郁葱葱。

人的一生,非常奇妙,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一个地方生活,而大多数人则会因读书、工作、养老等原因,在很多地方留下足迹。因此,34岁之前,建华兄在营山县老林镇出生、读书、种田、教书……而在34岁之后,他就把自己的脚印,轻轻地放在了都江堰的土地上,一步也不愿意离开。

他始终深深地爱着偏僻、贫瘠、落后的老林镇,因为那是他生命的故土;他也痴痴地爱着古老、优雅、时尚的都江堰,因为这是他灵魂的家园。这两个地方,注定将刻进他的骨子里。因此,他用记忆喂养故乡,用文字照看家园。

历史上,像建华兄这样,背井离乡,不远千里而来,并把自己的双足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的人很多,比如都江堰创建者李冰,比如道教创始人张陵,比如逍遥无为的范寂,比如山中宰相杜光庭,比如白云居士张俞,比如程门硕学谯定,比如延河诗人戈壁舟、比如版画大家李焕民……他们命运的河流在都江堰拐了一个弯之后,仿佛禾苗得到了江水的滋润,他们生命的底色焕发出新的光芒。

于是,才有了浩荡奔流的都江堰,才有了幽甲天下的青城山,才有了传诵至今的诗文名篇,才有了流光溢彩的翰墨丹青……才有了刘建华对“三遗之城”的书写。经过近20年的积累、观察、体悟、思考、创作,如今,作为都江堰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的他,以散文、诗歌、散文诗的形式,全方位书写都江堰的自然、文化、历史、民俗、生态、旅游、物产等,创作了“三遗都江堰”系列之《岁时都江堰》《草木都江堰》《乡村都江堰》《山水都江堰》(暂命名)等作品集,并将于近期陆续出版。

与建华兄相交多年,我深深地知道,他爱这座城市爱得深沉、爱得执着、爱得痴迷。

他不仅爱都江堰、青城山、灵岩山、二王庙、伏龙观、柏条河、蜀仙湖、永寿田园、灌区映像、七里诗乡、青城湿地湾、拾光山丘、问花村等具体的物事,亦爱那些细微的东西,比如天空飘过的一朵云,比如宝瓶口吹过的一缕风,比如柏条河边的水麻、构树,比如金融中心草坪的四叶草、狗尾巴草,比如张二孃家艾蒿馍馍的芬芳、伊妹儿的伊依布舍素食清香、黄露的田园牛扒、王小琴的黑金花茶,甚至包括二十四节气里稍纵即逝的物候变化。当然,他更爱都江堰的人。他爱这里的一切,然后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看到的都江堰这座城市最美的“流水账”、人生四季最闪光的“流水账”。同时,这也是一位政协人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心路历程。像浩浩荡荡的都江堰水一样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深情的文字从不断流,一如他对都江堰的情感永不出轨。

这些文字是一个诗人写给一座城市忠贞不渝的“情书”。也是一朵花对风的赞美,一尾鱼对江水的感恩,一只蝴蝶对春天的拥抱,一个赤子向养他的土地轻轻歌唱。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