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5月29日 星期

培育文化新业态
激活消费新动能

——王文常委代表文艺界别的发言

近年来,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比不断提升,数字化、融合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文化新业态正日益成为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对于挖掘我省文化消费潜力、巩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消费市场韧性。一是争取国家政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开展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先试。二是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利用闲置房产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新业态。将文化新业态所需高层次人才纳入我省“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项目。结合数字四川建设,推动文化数字化,探索文化文物资源授权开发激励引导政策。三是加大财政补贴。结合“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培育,实施文旅消费惠民补贴行动,撬动企业、商户、平台等开展特色文旅活动。

二、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夯实消费增长基础。一是着力数量提升。依托高校资源,搭建企业孵化平台,加快个体工作室和初创企业孵化成长。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全力培育“大优强”。二是着力质量提档。“一企一策”定制传统文化企业转型方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精准培育具备独角兽特征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政策等专项支持。三是着力生态赋能。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优势,引入细分领域相关文化展会、庆典、赛事,宣传文化IP,推介本土企业,引育市场主体。

三、增强数字化赋能力度,创新消费场景体验。一是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共享平台。采用数字技术对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保存,加快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推进文化场所数字化改造。二是开拓数字文化深度融合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跨界”发展,探索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营销、协作化创新、网络化共享的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三是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大力开拓社交电商、夜间经济、AR/VR互动娱乐、智能家庭影院等互联网消费新领域。盘活文物、工艺、场馆、演艺等文化资源,实现传统IP变现开发和“非遗”产业化。

(发言人系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