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7月30日 星期

协商在“小微”处开花 为民在“一线”中结果
——达州市通川区政协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何韵 黄靖萱 马潇(本栏图片由达州市通川区政协办公室提供)

“‘小微’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板桥社区居民刘晓琴一边和邻居在板桥社区文体中心乒乓球台打球,一边兴奋地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协商解决了我们社区无文体中心的问题,社区形象焕然一新,给我们周边群众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下班后不用一直在家看电视和手机了。”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板桥社区微型篮球场上显得格外漂亮,“‘小微’是哪个”“‘小微’真能干”等话题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讨论热点。

达州市通川区政协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擦亮“达事好商量·小微来帮忙”协商品牌,引导全体区政协委员化身“小微”深入基层一线,在解决群众忧心事、烦心事、闹心事上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区政协已开展各类基层协商1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50条,形成视察调研报告13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1条,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正持续提升。

夯实平台建设 协商融入一线

仲夏夜的宏文路华灯初上,皂角垭夜市拉开了“夜经济”帷幕,打开了一幅慢生活、懂休闲的惬意画卷。“我们现在可以安心做生意了,不用到处换地方,生意也比以前好了,看到这条街越来越热闹,我是打心底里高兴。”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皂角垭社区夜市商家张大容说。看着街上火热的摊位和络绎不绝的顾客,她感慨道:“前段时间,在这条街做点小生意就像‘打游击’一样,有现在稳定的摊位和干净的环境,离不开皂角垭社区政协工作联络站和政协委员们的帮助。”

“皂角垭社区以前属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拓展,大量农村失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聚集到了这里,人口结构参差不齐,就业压力较大,沿街游摊流窜情况严重。”区政协委员、皂角垭社区政协工作联络站负责人覃才刚介绍道。为改变此类现象,他萌生了以发展“夜经济”为抓手,推动街区提档升级的想法,但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群体众多,一时也无从下手。经过深入思考,覃才刚决定把想法上报朝阳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委,通过搭建协商平台,把各方人员聚在一起,共同谋划“夜经济”发展、助力街区蝶变之策。

“这条路发展夜市经济与周边居民生活节奏是否协调”“夜市管理需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夜市的位置和规模”“建议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夜间的噪音监测管理,社区负责日常矛盾纠纷处置管理”……5月14日,朝阳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委组织召开“夜经济”协商议事会,此次协商会明确了夜市点位选址、场地设置、规范管理等相关事宜。据了解,皂角垭社区的“夜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200余个就业岗位,规范管理辖区游摊摊贩近50余家,尤其在四川文理学院西门现场,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烟火气十足。

“协商议事厅(室)、村(社区)政协联络工作站是离群众最近的政协履职平台,我们要把作用发挥到群众的心坎上。”区政协副主席任晓军介绍道,区政协通过建立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委、村(社区)政协联络工作站,创新打造委员履职实践基地、界别委员工作室,逐步健全各层级、各界别协商平台,扎实推进协商向基层延伸。

着眼民生实事 委员下沉一线

“欧主任,你赶快来看,盘云巷16号那一堵10余米的围墙越来越偏了,看起来快要倒了。”东城街道张家湾社区居民易思明在电话中向盘云巷包片社区干部、张家湾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欧良源急切地说。

“张家湾社区位于老城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基数大,是全区基层治理情况最复杂的社区。”欧良源说,盘云巷16号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典型的“三无”老旧小区,居民们一直想对小区围墙进行维修加固,但由于该区域多为进城务工租户,人员流动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和牵头人,这个事情的推动就滞后了。

“还是找‘小微’来解决。”社区居民吴于得知该情况后建议道。吴于所在小区去年面临的化粪池外溢问题,就是在区政协杜勇委员工作室协商解决的,“小微”协商是真的管用。

“这个危墙一定要尽快修缮,今年达州城区雨水较多,绝对拖不得。”由于情况特殊,涉及居民生命安全,当天下午,区政协常委、张家湾社区党委书记、杜勇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杜勇就召集辖区下沉委员、社区“两委”干部、居民代表一起协商“盘云巷16号危墙治理”事宜。“可以先组织工人施工,确保居民安全通行,相关费用可以通过结对单位、社区、居民等多渠道筹集。”面对居民们“资金筹措难,无法动工”的问题,区政协委员、东城商会会长李松回应道。同时,他还建议社区党委加强整治期间的居民引导,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协商结束后,整治方案迅速敲定并付诸实施。经过2天的紧张施工,危墙实现了推倒重建,道路恢复安全通行。

去年以来,34名住通川区市政协委员和254名区政协委员全面下沉,通过开展“达事好商量·小微来帮忙”活动,助力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楼盘产权证件办理等民生实事120余件,让政协工作不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

聚焦产业发展 重点放在一线

“我认为加工坊尽量与村级阵地距离不要太远”“还可以利用修建S204公路产生的土石废料,将路旁山沟斜坡抬高填平,作为加工厂新址”“建议厂址选在交通便利的主干道旁,并同步进行非遗特色风貌打造,以便让更多的人知晓”……在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关于米豆腐加工坊选址问题的协商会上,镇政协工作联络委成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党组织负责人、乡贤代表、群众代表等纷纷踊跃发言,现场讨论激烈。

据了解,碑庙镇石笋村党支部之前投入资金,打造了150平方米米豆腐作坊。为促进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力争抓住“省级非遗”和“手工制作”两大亮点,着力打造本土土特产品牌。今年年初,石笋村计划将米豆腐作坊提档升级为占地1200平方米的现代加工厂,但由于种种原因,选址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严重拖慢了村集体产业发展进度。2月2日,碑庙镇政协工作联络委在了解到该村集体经济企业“选址难”问题后,报请镇党委同意,决定召开专题协商会,帮助解决选址问题。

“这边地势低洼,在夏天雨季有积水风险,不建议在这里建设”“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建设方便,同时也与主干道相近,可以作为厂址的备选点位,请相关部门同志回去核实一下,这块地是否允许建设工厂”……协商会结束后,区政协委员、碑庙镇政协工作联络委副主任胡小青立即与相关部门、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等,依次就协商会上提出的备选点位进行实地勘察,经过各方综合研判,加工厂厂址终于确定了下来,村民们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我们就是盼着‘米豆腐’这个产业能做大做强,带动我们这些村民增加收入。感谢镇政协工作联络委组织召开这个协商会,现在加工厂位置定了,也开始动工了,我们也更有干劲了。”碑庙镇石笋村村民刘永富激动地说。据悉,3月20日,碑庙镇石笋村米豆腐加工厂已正式动工,预计9月初建成投产。

“自‘达事好商量·小微来帮忙’协商品牌创建运行以来,通过一次次协商,实现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了区委肯定,赢得了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区政协主席刘菁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加强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畅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机制渠道,抓深抓实协商议事“后半篇文章”,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2012-2014 © 版权所有:四川政协报社
四川政协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四楼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